我記得是兩千零幾年的時候,當年厭倦了枯燥無味的打工生活,想著在家里找一個投資小,見效快,技術含量低的事來干。當時看見有一對年輕的夫妻經常開著小貨車到我們村里來賣水果,每次來,村里的老老少少立馬圍上去。

那對年輕的夫妻很會做生意,這個是那女的嘴巴特別甜,左一個嬸嬸,又一個叔叔,還熱情的拿一些水果免費給大家品嘗。
看著他們每次來我們村生意都很好,我心里也有些躍躍欲試。他們在我們村大概停留半個小時左右,看賣的差不多了,就收拾一下到下一個村子。
后來我也就照葫蘆畫瓢的也買了一臺三輪摩托車,記得當時買的是某老品牌的三輪車。再購買了一些必要的東西之后,一位鄉村賣貨郎就正式上崗了。
當時我還在老家居住,每天半夜三點鐘就開著三輪車到十幾公里外的縣城水果批發市場拿貨。別小看拿貨,這個環節很重要,這其中的門道還比較多,初次做生意一不小心就會吃啞巴虧。

賣水果行業里有一句俗話:拿貨要精,賣貨才輕松。就來說說拿貨環節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一,水果批發市場內幾乎沒有一把算是標準秤。
這個還別不信,至少在我們當地是這樣。100斤差個2~5斤算是標準稱,那些批發商的說法就是“保秤”,水果是易損耗品。批發商用大車把水果拉回來也會有損耗,算是把損耗轉嫁給了下游小商販。
在我們當地批發市場100斤差個兩三斤不算差秤,如果遇到批發商心黑的話,100斤差你個十幾斤也不是說不可能。特別是對那種大宗的水果,如西瓜,甘蔗等等,有些小商販一買就是上1000斤,不用板稱無法稱得出。
二,水果批發市場內同一種水果價格差別很大。
以石榴為例,按大小分為大果,中果,小果;還有品種不同,產地不同,那價格懸殊也較大。

除了這些差異外,還有更重要的是新鮮度的問題,有些批發商水果堆放在倉庫里已經好幾天了。水果的品相已經比較差了,這個時候他就會用極低的價格出售。如果貪便宜進了這種貨,大概率就會砸在自己手中。
三,水果的損耗超出想象。
除了批發商的稱不標準了,水果的包裝上也有貓膩。以芒果為例,30斤裝的芒果,你實際能賣出23斤就算不錯了。
在我們這外包裝是不減稱的,一個框子至少有4斤,里面還有厚厚的幾層紙,這還是標準的減重。還有如果不仔細的話,可能一筐水果只有表面上那一層還可以,下面可都是些歪瓜裂棗。

貨拿好后怎樣賣也是一門學問,如果把賣水果理解成,無非就是在進價基礎上加一定的利潤再賣出去。那想的就太簡單了,下面就來聊聊賣貨。
1,水果的價格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彈性是很大的。
水果很少有當天拿的貨當天就能全部賣完的時候。賣不完的水果只能第二天才賣,有些水果的保鮮期短,如果不懂得保存,隔夜賣品相就差了很多。這種情況只能第二天降價或打折出售。
2,賣水果要適當大方一點。
雖說賣水果是小本生意,掙不了幾個錢??扇绻约翰粫u,會連那幾個小錢都難掙到。解決的方法就是要大方一點,給顧客一些甜頭,如果有人來買就拿一些便宜的水果免費給顧客品嘗,特別要給那些大人帶來的小孩,那效果立竿見影。
3,賣水果也要區分對象。
年輕人來買價格可以適當的喊高一些,但水果的品質一定要保證。很多年輕人不在乎那五毛一塊的差價,他們更在乎水果好不好吃。這才能保證他們成為回頭客,而老人更在乎的是實惠。

4,不要在秤上做文章。
如果差了別人的秤,很可能這樁生意變成了斷頭生意。賣水果價格適當調高一點很多人能夠接受,大部分人卻特別反感被別人差秤。那感覺就是自己被別人騙了。所以要想生意做的長久,重量一定要給足。
在水果其實很能鍛煉一個人,特別是那種性格內向的人,賣水果時間長了肯定有一些改善。
首先就是臉皮變厚了,賣水果在很多人看來是丟面子的事,一個人如果拉不下這個臉面,這很難把這小本生意做好的。

其次就是嘴巴也變甜了,小本生意什么人都會遇到,特別是一些大媽。她們砍價的水平是一流,也煉就了挑水果的火眼金睛,這個時候就很考驗一個人的口才。
還有就是心態也會有些變化,賣水果和打工的區別還是蠻大的,多人在工廠做久了出來賣水果都有些難以適應。賣水果久了心態也自然而然會有一些變化,到時候再打工又要調整心態。
我賣水果那陣子,收入還是比打工要強一些,但我也沒打算把賣水果當成一種長期的工作來做,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水果行業越來越難做了。
我干的那些年,做這行的還比較少。上午到集市上去賣,下午就走街串巷,那個時候在一條路線上,幾乎很少碰見同行。
到很多村莊去賣幾乎是獨行,那銷量和價格自然高??墒呛髞黼S著很多人的加入,生意也就逐漸暗淡了。有些的同行為了搶生意幾乎是惡性競爭,利潤低了,自然干的也就沒勁了。
二,賣水果收入不穩定。
干過這行的都知道,賣水果就像種地是望天收。誰也不知道那天能夠賣多少貨?哪一種貨會好賣?可一次性進貨又必須要進那么多,否則沒有多少收入。
遇到天氣不好或者其他原因,水果不好賣就只能第二天降價出售。賣水果有一個這樣的特征:隔夜的水果即便降價人家都不愿意要,最后可能是半賣半送的虧本大甩賣。

三,賣水果的隱形開支較大。
表面看起來賣水果確實很簡單。無非就是花錢買一部車,到批發市場取一些水果,再一個村一個村的四處叫賣。真正過這行的就知道,隱形開支比想象中的要大。
就拿車來說吧,一部車拉著水果四處叫賣,光一年的油費都是一筆大的開支。這些都還是可以算得到的。算不到的就是車輛的維修費用,車子拉著一車水果經常四處跑,很容易出故障,出現故障不僅耽誤賣水果,維修起來也不方便。特別是拋錨在半路上的那種。一次大的維修下來,幾天可能都白干。經常在路上跑來跑去,風險性也有那么大。
四,賣水果難過心理這一關。
以前跟我賣水果的同行,現在基本上都轉行了。說真的,在很多人的眼中,賣水果都不能稱之為是一種職業,很多人覺得賣水果很失面子,把賣水果只是當成一種過度的行業。所以這一行的人員流動很大,能一直從事這行10年,20年的很少。
很多人花個幾萬元買了一臺車信心滿滿的做起來水果生意,結果沒干多久就偃旗息鼓了。其實各行各業都只有爬尖的那一部分人能夠真正賺到錢,賣水果也不例外。特別是初來乍到的,能保證不虧本有點小賺就不錯了。
五,賣水果心累。
搞這行賺的不多,操心的事卻不少。搞這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看上去挺輕松,這只是表像。說實在話,比起打工確實要輕松一些,時間上也自由一些。
賣水果遇到爽快的人還好說,遇到婆婆媽媽分毫必爭的顧客,這個時候就很考驗你的耐心了。遇到喜歡占小便宜的,還偷偷摸摸順走水果,雖然不值幾個錢,心里卻堵得慌。
如果遇到哪天不好賣,看著一大車水果就發愁,保質期長的還無所謂,保質期短的到第二天是能賣回本錢就不錯了。這不像打工,做了那一天,肯定有那一天的工程。有可能你辛辛苦苦一天,到頭來什么也沒撈到。
六,很多地方不讓賣。
十幾年前,在縣城的大街小巷都是賣水果的,有的開著車,有的推著板車,上下班高峰期在一些路段,堵的車子都無法正常通行,后來城管局加大整治,很多路段都不準隨意擺攤,賣水果的也就少了很多。

縣城里開水果店的多了,擺攤賣水果的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有相當一部分人就拉著水果到鄉下去賣,鄉下的競爭也大了,大家相互壓價,結果就是誰也掙不到錢。
結束語:
我認識很多賣水果的,到最后都改行了,賣水果這行門檻低,只要想干任何人都可以干。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掙到錢,沒有一定的熟客,沒有一定的技巧,要做的長久是很難的。真正靠賣水果掙到錢的,都是前些年做這行的人少,現在能掙到錢是鳳毛麟角。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把賣水果做成了一種兼職,有些的原本是家里有一部車,閑著沒事就拉一些水果賣。還有一部分人租了一個鋪面賣水果,這樣以逸待勞的等著顧客上門,順便再賣一些煙,酒,飲料,雜貨等等。
現在隨著電商的到來,有些電商平臺水果的售價相當便宜,一些年輕人紛紛網購,年輕人是買水果的主力軍。再加上今年很多新人紛紛加入這一行業,水果商販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前面提到的賣了20年水果的那對夫妻也外出打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