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兩邊,排排綠油油的沙柚樹在春風中搖曳生姿,不遠處的凍庫里,工人們將一箱箱黃燦燦的沙柚搬上車。
“春節前后是水果銷售旺季,是最忙最辛苦的時候,也是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時候。水果現摘現吃味道最好,這個品種的沙柚每年12月底開園采摘,每天都有客商從武漢、鄂州、黃石等地前來品嘗和采購。凍庫留存部分沙柚到次年4、5月份,不僅不會變干、變質,相比現摘,又是另一種味道。農場一直沒有做任何宣傳推介,銷路基本不用愁。”農場主沙黎明自豪地說。
剝開金黃的果皮,柚香撲鼻而來,掰下一瓣塞進嘴里,汁水四溢、清甜回甘。
“明年我們的沙柚總產量可達到10萬斤以上。收購價為每斤10元,高的可賣到15元左右,毛收入接近150萬元。”沙黎明的妻子滿心歡喜。
沙家洲生態種植家庭農場距離黃岡城區20余公里,自駕半個小時就可到達,走葡萄種植、采摘為主的休閑特色農業路子,因葡萄品種多、口味好,在周邊小有名氣。
守著葡萄的名氣卻轉行種植沙柚,沙黎明的膽識和魄力為農場爭得了更為廣闊的市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水果運輸遇阻,葡萄不易保存,農場損失不小。
痛定思痛,同年3月底,農場復工。沙黎明琢磨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調整種植結構,用新品種水果來開拓市場、抵御風險。
經過多次調研考察,他投資500余萬元,從湖南引進沙柚新品種,栽種70余畝15000余株。酒香不怕巷子深。2020年年底,還沒等沙柚收獲,訂單一單接著一單來,當年7萬公斤沙柚售罄。2021年,5萬公斤沙柚同樣銷售一空。
得益于土壤、氣候、水質的優勢,黃州適宜種植水果和蔬菜。
近年來,黃州區在大力推動葡萄、火龍果、西瓜、桑葚、狗血桃等原有水果種植的基礎上,出臺金融支持和產業獎補政策,鼓勵農民開發荒地探索高端水果種植,奮力實現全區水果種植綠色化、規?;蜆藴驶?。陳策樓鎮盂缽橋村果凍橙、路口鎮南湖村沙柚初具規模,產銷兩旺。
政策加持,信心十足。沙黎明正準備積極擴大農場的種植規模,打開電商銷售渠道,探索水果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