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連平縣鷹嘴蜜桃上市的季節。在主產區上坪鎮的桃園里,翠綠泛紅的鷹嘴蜜桃壓彎了枝頭,農戶們忙著采摘、裝運,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連平縣農業農村局預測,今年該縣鷹嘴蜜桃總產量6.18萬噸,產值達6.23億元。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建設以生態農業、綠色工業、生態旅游為主體的產業體系,確保“米袋子”安全,優化實施“菜籃子”“果盤子”“水缸子”“茶罐子”“油瓶子”等系列培育工程,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近年來,我市全力打造東江特色水果帶,培育出了鷹嘴蜜桃、獼猴桃、百香果、春甜桔等一批特色優勢水果,穩穩端好了全省的“果盤子”,特色水果產業已成為我市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地制宜
“甜蜜事業”多點開花
7月22日,連平縣上坪鎮中村村的桃農謝曲旋完成了自家100多棵桃樹的采摘工作。“今年桃子收成4000斤左右,加上收購親戚朋友的4000斤,產值近10萬元。”謝曲旋告訴記者,今年收購價每斤10元至13元,受天氣影響,今年他家的桃子產量比去年減少了一半,但價格隨之漲了不少。“今年桃子不愁銷路。” 謝曲旋說,雖然價格上漲了,但沒有影響銷售,通過線上、線下等渠道,8000斤桃子在12天內銷售一空,得到不少顧客的好評。
在連平縣,像謝曲旋一樣因桃子過上甜蜜日子的村民不在少數。據悉,連平縣鷹嘴蜜桃種植已遍及該縣上坪、陂頭、隆街、忠信、溪山、大湖等鎮,全縣現有鷹嘴蜜桃種植戶約6100戶,種植面積6.3萬畝左右,產值達4.34億元;產業核心區上坪鎮種植面積4.4萬畝。如今,鷹嘴蜜桃已成為推動連平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特色產品。
好山好水出好產品。目前,我市有水果種植面積56.27萬畝,產量44.84萬噸。其中,鷹嘴蜜桃、獼猴桃、藍莓以及板栗的種植面積全省最大。連平鷹嘴蜜桃、紫金春甜桔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時,各地還因地制宜種植了葡萄、荔枝、三華李、葡萄柚等特色水果,全市特色水果產業呈現局部集聚、點狀分布的發展格局。
科技賦能
助力水果產業提品質
優越的生態條件是河源水果種植業發展的天然優勢,科技手段則是提升水果品質的“助推器”。
“和平縣獼猴桃由最初的綠色果肉品種,到現在已培育出黃色、紅色果肉的品種。”和平縣水果研究所所長黃春源說,自1982年開始對獼猴桃資源進行普查后,經過幾十年的引入、品種改良和大規模培育,和平已成為全國26大產區之一。今年全縣種植面積達到5.6萬畝,預計產量4萬噸、產值9億元。
“經過品種改良后的獼猴桃食用性更強、甜度更高,深受老百姓喜愛。”黃春源介紹,近年來,和平縣水果研究所和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合作研究獼猴桃的選育工作,已自主選育了和平紅陽、仲和紅陽、和雄1號、仲和黃玉等4個品種。其中,“仲和紅陽”因品質優良、口味佳等特點,成為全省唯一媲美國外優質獼猴桃的品種,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成為主栽特色品種,并在2020年首次出口迪拜。 如今,和平縣獼猴桃生產基地的品種布局初步實現早、中、遲品種搭配,7月初至11月底均有鮮果產出。
據悉,我市高度重視科技興農,持續加強水果技術推廣和平臺搭建等工作。扎實推進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在全市95個重點幫扶鎮設立農村科技特派員駐鎮工作站,組織實施“千名科技專家進千村”活動,推動技術下鄉、人才下沉,實現全市行政村農村科技特派員服務全覆蓋,有效解決村級“三農”技術難題。同時,對農業產業發展共性技術問題,我市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予以解決。2021年,我市先后舉辦茶葉、鷹嘴蜜桃、獼猴桃種植加工技術、水產養殖技術等培訓班8期,共培訓相關農業種養技術人才350人,為水果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技術支撐。
政府搭臺
農產品搭上產銷“快車”
小水果要想成就大產業,不僅要解決如何種的問題,還面臨著如何銷的問題。
今年6月,我市就以“認養”的模式,啟動了“柚是一年·情定西施——我在河源有棵西施柚樹”果樹認養活動,市民在認養一棵西施柚樹后,將享受最低保底50公斤優質果、果樹專屬名稱、優質民宿免費入住的權益卡、果樹溯源跟蹤等八大權益。這是我市探索西施柚“12221”市場體系建設,提前謀劃西施柚產銷工作的具體舉措,并以此為開端,逐步建立從生產、加工、銷售到品牌運營的全鏈條產業,不斷增強聯農帶農作用,提高農民收入。
據悉,今年以來,我市按照全產業鏈發展提升思維,謀劃推進鄉村產業建設,圍繞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抓提檔、固基礎、擴優勢,堅持品牌化導向、精細化管理、市場化運營,依托“萬綠河源”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持續完善“12221”市場體系建設,農業產業鏈不斷延伸完善,鄉村產業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