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出逐夢”到“返鄉筑夢”,越來越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30歲小伙李知林正是其中一員。“我當時還在上海,聽說耿車鎮產業轉型發展,就想找個項目來做。當時有個鄰居在南方種植香蕉、火龍果,我們夫妻倆一塊去考察,覺得還不錯。但是南方水果運到蘇北銷售,時間長易腐爛,冷凍以后口感又不好。我就想把這個火龍果引進到家鄉宿遷種。”李知林說。
2020年,在上海鄰居和村里的支持下,李知林承包了村里已經建好的1.5萬平方米溫室大棚,將南方的火龍果苗搬運過來,按照種植要求栽插到溫室大棚里。經過悉心栽培,火龍果長勢很好,果實品質也很高。
然而,正當大家滿心期盼第一茬果實收獲的時候,一場暴雨無情洗禮了果園。李知林說,“暴雨帶來的間接損失有三十多萬元,我當時一連幾天睡不著覺,感覺自己是不是做錯了選擇。后來就想通了,把地里的火龍果和小番茄未受災的挑下來,挑好的分發給商戶,安撫他們的情緒。剩下的我們就自己吃,那時候天天吃火龍果,就相當于臥薪嘗膽。”
有了這一次經歷,李知林決心加強風險管控,迎難而上。政府還主動幫忙,徹底做好園區排水問題,疏通上下游溝渠河道,這又給李知林吃下了定心丸。
按照熱帶水果生長環境和技術管理要求,李知林多次去南方學習科學管理方法。不僅給果苗搭建太陽房,蓋上玻璃被,還安裝空調、水簾、水肥一體化等等,保證大棚內的光照、水分等條件滿足火龍果的生長,從而保證果實品質。
科學管理加精心管護,李知林的果園也迎來了豐收。“去年火龍果的營業額在200萬元左右,小番茄在50萬元左右,我們爭取今年再上一個臺階。”李知林說。至此,南方水果在蘇北大地扎了根,開花結果,夢想成真。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共同富才是硬道理。李知林在當地出了名,開始有人前來拜師學藝,李知林總會耐心地將管理技術傳授給他們。截至目前,李知林經營面積已經達到200畝,年產水果40萬斤,帶動周邊100余名村民創業就業。
經過自己的不懈奮斗,李知林完成了從駕駛員到農場主的華麗轉變,將南方生長的水果“運回了”家鄉。他說:“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在農村的土地上施展才華,帶領周圍的群眾共同致富,這個過程是比較漫長與艱辛的,我會一直乘風破浪,讓熱帶水果在家鄉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作者:李聞 沈倩)
【來源:宿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