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該村脆李基地首次產生規模效益,也是首次直銷脆李到浙江金華水果批發市場。
據介紹,紅土鄉三星村脆李基地共涉及6個村民小組,有脆李基地1000余畝。今年產脆李15萬公斤,銷售收入60余萬元,扣除土地租金和種植成本,年純收入20萬元以上。
撂荒地巧變脆李園
三星村是紅土鄉首輪脫貧村。
“盡管三星村屬紅土鄉首批脫貧村,但相對于其他貧困村,現在無論是產業發展還是農戶增產增收都顯得較為滯后。”肖俊介紹,得益于上級黨委、政府對三星村后期產業發展的關心重視和項目支持傾斜,特別是三星村與野茶村硬化公路的融會貫通,為后期全村產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種植發展脆李產業,對于我們這個海拔相對較高的村來講,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三星村村民喻紀財說,2015年以前,三星村蠶桑產業相對有名,縣上曾多次在這里召開由各鄉鎮參加的流動現場會。但是,受地理區位和三星村遠離城鎮的影響,當時農產品運輸與銷售極不方便。
據悉,三星村原有村民1941人,隨著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經商和部分老人留在集鎮照看小孩上學,加上三星村交通不便和信息閉塞,現在留在三星村的村民不足400人,因而土地閑置頗多。
“如果能將這部分閑置土地利用起來發展農業產業,不僅可以防止農田荒蕪,而且還可以變廢為寶增加農戶收入。”2016年,喻紀財和其他兩名村民看到家鄉良田因人員大量外出而造成土地撂荒,他們主動與在外打工的農戶取得聯系,積極爭取他們支持并將閑置土地流轉過來。
2016年,三人從四川綿陽購置6.6萬元脆李苗,按照每畝栽植40至60株的標準,將全村6個村民小組1000余畝閑置土地變成現在的脆李果園,年均支付土地流轉費20余萬元,引導村民參與務工增收5萬余元。
專研脆李栽培技術
“種植發展脆李產業,首先要解決的是脆李栽培管理技術問題。”喻紀財介紹,同其他水果相比,種植發展脆李有其特殊性,特別是脆李銷售旺季正值夏季炎熱季節,氣溫偏高,而脆李貯運性差,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今年我們非常幸運,提前兩天就采摘完脆李,并且全部銷售出去。”喻紀財說。
“園當田種,樹當糧管。”種植發展脆李,喻紀財等付出了不少艱辛,包括果園修枝整形、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
為盡早掌握過硬的脆李栽培管理技術,他們主動自學脆李栽培管理理論,并且積極參加縣鄉村振興局和鄉黨委、政府組織的農業技術培訓。2019年,喻紀財參加了縣鄉村振興局在云陽縣新時空計算機培訓學校舉辦的為期十天的短期技術培訓。
不僅如此,他們還自發組織到周邊脆李生產基地去觀摩學習,與工作人員面對面交流種植管理技術和銷售經驗。
肖俊說,組織脆李果農參加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對于有一定實踐操作經驗的果農來說作用更大,可以更好地實現栽培理論與管理實踐的完美統一。
脆李果走俏市場
“種植發展脆李,成功收獲脆李果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只是邁出脆李產業發展的第一步。”喻紀財說。
今年,是喻紀財等種植發展脆李以來收獲滿滿的一年,之前他們都是小敲小打且不成規模,現在一下子賣到10萬公斤,并且主要是直接銷往到浙江金華水果批發市場。這給他們種植發展脆李起了好頭,更加堅定了種植發展脆李的信心。
喻紀財說,今年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好的效果。主要是因為上半年天氣好,脆李栽培管理技術沒有“落下”,因而脆李掛果較好。
“現在脆李基地條件非常不錯,運輸車可以直接開到基地附近,并且當天采摘的脆李果可以直接完成包裝就運輸出去。”喻紀財表示,如果采摘的脆李果當天不能直接運輸出去,幾經周轉,可能造成產品出現更多機械傷,降低脆李貯運期。
脆李之所以能在浙江金華水果批發市場走俏,在喻紀財看來,主要得益于本地交通通行條件和外地親戚幫忙,幫助在浙江金華水果批發市場開設脆李銷售“窗口”,并且通過這個“窗口”直接批發銷售給當地水果商販,很快就在浙江金華的消費者中產生好口碑。
喻紀財回憶,脆李銷售高峰,他們每天脆李裝箱成件發車6噸以上。目前,三星村的脆李已在浙江金華水果批發市場贏得一席之地,形成奉節獨有的脆李品牌。
“展望未來,種植發展壯大脆李產業,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肖俊說,目前全村脆李在浙江金華水果批發市場已小有名氣,贏得了市場和消費者認可,并已完成“紅土莞亦”商標注冊。接下來,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將脆李當成產業來做,在保證高品質的前提下,逐年提高脆李產量,不斷增加農戶經濟收益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